栀寒老酒 霍桑效应——专门设立“牢骚室”

栀寒老酒 霍桑效应——专门设立“牢骚室”

霍桑一词源于用于实验的工厂 , 它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坐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 。 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 , 无处发泄 , “谈话试验”使他们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 , 从而感到心情舒畅 , 干劲倍增 。 社会心理学家们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之为“霍桑效应” 。
美国《读者文摘》:一天深夜 , 一位医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妇女打来的电话 , 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恨透他了!”“他是谁?”医生问 。 “他是我的丈夫!”医生感到突然 , 于是礼貌地告诉她:“你打错电话了 。 ”但是 , 这位妇女好象没听见似的 , 继续说个不停:“我一天到晚照顾四个小孩 , 他还以为我在家里享福 。 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心 , 他却不肯 , 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 , 说是有应酬 , 谁会相信……”尽管这中间医生一再打断她的话 , 告诉她 , 他并不认识她 , 但是她还是坚持把自己的话说完 。 最后 , 她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医生说:“您当然不认识我 , 可是这些话已被我压了多时 , 现在我终于说了出来 , 我舒服多了 , 谢谢您 , 对不起 , 打搅您了 。 ”
人的一生中会产生许多意愿、情绪 , 而最终能实现或满足的却为数不多 。 压抑 , 克制意愿和情绪 , 会在心理上积蓄能量 。 虽然它可以通过别的途径转移 , 却不会被直接消灭 。 人们在压抑、克制阶段往往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 但如果一直找不到宣泄的途径 , 那就会使人们在心理上形成强大的潜压力 。 过份压抑会造成人们从心灵深处与外界日益隔绝 , 导致精神忧郁、孤独、苦闷和窒息;一旦控制不住 , 会导致其冲破心理堤坝 , 使人显现一种变态的行为 , 甚至导致精神失常 。 堵塞不如疏导 。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 , 具有比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 , 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 , 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 。 为探求原因 , 1924年11月 ,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 , 在该工厂开展了以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课题的一系列试验研究 , 这一研究课题的中心是“谈话试验” , 专家们用两年多的时间 , 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 , 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 , 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 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 。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 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 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 , 无处发泄 , “谈话试验”使他们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 , 从而感到心情舒畅 , 干劲倍增 。 社会心理学家们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之为“霍桑效应” 。
“霍桑效应”启示我们:作为领导者 , 在具体的领导活动中 , 一定要注重畅通宣泄渠道 , 努力营造那样一种使人们既生动活泼、又心情舒畅的良好气氛 , 切莫堵塞言路 。 当前 , 面对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 , 面对制度不健全带来的某些不公正、不公平、不健康现象和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 不少群众或不适应 , 产生失落感;或心理失衡 , 滋生失望情绪;就是那些在物质生活方面取得成功的人们 , 也由于竞争压力和人情隔膜而感到生活空虚无聊、苦闷乏味 , 以至于“端起碗来吃肉 , 搁下筷子骂娘” 。 所有这些都说明 , 在当前 , 畅通宣泄渠道 , 让群众“放气”、“减压”确有必要 。
在日本 , 很多企业都非常注重为员工提供发泄自己情绪的渠道 。 松下公司就是如此 。
在松下 , 所有分厂里都设有吸烟室 , 里面摆放着一个极像松下幸之助本人的人体模型 , 工人可以在这里用竹竿随意抽打“他” , 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 等他打够了 , 停手了 , 喇叭里会自动响起松下幸之助的声音 , 这是他本人给工人写的诗:“这不是幻觉 , 我们生在一个国家 , 心心相通 , 手挽着手 , 我们可以一起去求得和平 , 让日本繁荣幸福 。 干事情可以有分歧 , 但记住 , 日本人只有一个目标:即民族强盛、和睦 。 从今起 , 这绝不再是幻觉!”当然 , 这还不够 , 松下说:“厂主自己还得努力工作 , 要使每个职工感觉到:我们的厂主工作真辛苦 , 我们理应帮助他!”正是通过这种方式 , 使松下的员工自始至终都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

推荐阅读